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对气候变化造成直接影响,但它改变了我们看待气候变化和其他全球挑战的方式。随着病毒在全球范围的传播,2020年以前看似无望的举措,如今却成了现实——大规模封锁、戴口罩规定、大额政府支出和公共援助,以及疫苗接种。在部分国家,通常只有战时动员才会采取规模化疫苗接种这类紧急举措。
与此同时,疫苗的快速研发提醒我们,人类的智慧仍能救我们于水火。例如, 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疫情期间,全球碳排放同比下降17%。虽然这一喜人数据的背后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当头顶的天空闪耀着几十年来难得一见的湛蓝与清澈,相信我们都对未来世界的可能性有了新的认识。如果全世界的人们齐心协力,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将永远生活在洁净的天空之下。
疫情出乎意料地给了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各国也因此提出了更有雄心的气候倡议,且投入大量公共资金用于实现这些倡议。
目前,全球各国正在逐步形成气候行动计划。以下为部分重点气候行动计划的简要介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气候政策方面的表现并不突出。但即使是高度依赖工业发展的北京,也从疫情下的意外减排收获中得到了启示。2020年末,中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日本因其对气候变化回应冷漠,备受巴黎协定签署国诟病。2020年,日本一改态度,并于10月承诺在2050年减排80%,表明实现碳中和的决心。该减排目标目前得到了主要由能源密集型企业构成的日本最强商业联合会的支持。这一重要迹象表明,企业对待气候行动的态度正在发生积极改变。
俗话说,说得容易,做起来难。但幸运的是,在智能与互联技术支持下,政府和企业拥有了更多高效的创新工具,可以将承诺变为现实。
这样的创新工具很可能就来自我们身边看似简单的常见物品,但是更智能。例如,LED和互联照明有助于从根本上减少城市和建筑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LED互联照明系统的能耗低于传统照明系统80%。鉴于建筑照明消耗了城市总用电量的50%,绿色照明转型将显著节省能耗。此外,由于照明无处不在,物联网技术可以依托互联照明系统造福更多人,赋能企业和城市迈向更加可持续化的未来。
物联网的功能之一就包括智能解决方案:建筑改造解决方案能够让改造后的建筑更环保、更健康、更便于使用;智能城市解决方案能够推动电动车辆的广泛应用,助力下一代零碳公共交通发展
富有远见的公司已经将循环经济理念应用到制造和运营中,深入全价值链和供应链,开展减排工作,消除浪费。循环照明和垂直农业都是很好的例子。
毫无疑问,全球气候变化工作将循序渐进地开展下去,且与所有重大的创新过程一样,都将面临挫折和不可预见的挑战。但是,在已有的绿色技术支持下,只要我们意志坚定、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的根本性转型。